
作者|方歌实盘配资公司
编辑|李小天
“又卖完了?!”
这是小李,那个每天只喝两杯咖啡的打工人,第四次错过瑞幸新品“荔枝冰萃”的场景。最初他只对这款新品有些许好奇,但没想到被激发了强烈的“抢购欲”,决定明天一早就拼抢瑞幸和《长安的荔枝》的联名新品。
这个夏天,荔枝彻底霸占了水果界的C位。从影视剧到综艺节目,再到各种食品饮品,荔枝的身影无处不在。根据美团的数据,5月的第一周,“荔枝”一词的搜索量同比增长了270%,而盒马长沙的负责人也透露,5月的第一周,荔枝的销售量较上月增长了128%。
在这个“荔枝热”的背景下,《长安的荔枝》这部剧意外地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季节性魅力。开播前,剧方就宣布与超过30家品牌合作,目前已成为2025年长剧广告时长的第二名。剧集开播后,社交媒体上“荔枝”这个词迅速发酵,京东借机推出“点外卖送荔枝”的活动,瑞幸、百果园、安慕希等多个品牌也紧跟潮流,推出了联名合作,让这股“荔枝风”愈演愈烈。
展开剩余83%
不可否认,《长安的荔枝》在商业化方面的成功,甚至已经超越了它本身的剧集影响力。尽管目前很难判断这种成功对长剧市场来说是利是弊,但无论如何,它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案例。
### 长剧的新营销策略
其实,长剧排期的季节性并不是新鲜事。早在2017年前后,《古剑奇谭》和《花千骨》成功之后,暑期档迅速成为了仙侠剧的主战场。自此,每年暑期档,仙侠剧几乎成了必备品。像《楚乔传》《陈情令》《苍兰诀》等一系列剧集,都在暑期档内获得了极大的关注。
同时,长剧的排播也越来越依赖于场景和季节的契合度。例如有雪景的剧集,更容易选择在Q4播出,去年黑马剧《九重紫》以及2022年热播剧《卿卿日常》便是经典的例子。
不过,随着明星效应的崛起,艺人的权力和影响力也对长剧排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去年,95花的虞书欣和赵露思分别主演的《永夜星河》和《珠帘玉幕》同档期上线,竞争激烈。而成毅主演的《赴山海》和肖战主演的《藏海传》原本也是同期竞争的剧集,只因外界舆论原因,最终被迫推迟。
对于季节性较弱的剧集,制片方则会选择围绕特定时间节点展开营销。例如去年高考前夕,《庆余年2》恰好播放至春闱会试的情节,平台便推出了“为考生送祝福”的花式弹幕。尽管这种即时的情绪营销有一定效果,但其深度连接观众并拓展剧集影响力的效果依然有限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则突破了这种局限,采用了与时令紧密结合的策略,成为一部“时令性”十足的剧集。从“荔枝”这个元素切入,恰好与当季的荔枝热相契合,剧集的上线,仿佛也是荔枝季的“开幕式”,让观众在吃荔枝时顺便看剧,增强了剧集的亲和力和参与感。
### 荔枝营销:商机无限
《长安的荔枝》的成功与瑞幸的联名营销密切相关。开播不到两周,瑞幸推出的“荔枝冰萃”和“长安的荔枝冻冻”,首周销量突破了850万杯。而且,联名套餐赠送的“转运马”周边一度被炒至近300元,成为了热卖商品。喜茶、茶百道、兰熊鲜奶等多个品牌也纷纷推出荔枝系列饮品,形成了一股“荔枝热”潮流。
不仅仅是茶饮行业,其他行业也紧跟其后。例如百果园推出了IP联名快闪活动,安慕希则借助明星岳云鹏的幽默形象,推出了荔枝爆珠酸奶,通过TVC的魔性舞蹈,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。
这种以时令性为基础的IP联名,不仅让剧集本身与品牌产生了深度的关联,还让消费者在享受荔枝的美味时,能够深刻感受到剧集带来的情感共鸣。
### 商业化不止于数据
《长安的荔枝》在广告招商上的表现堪称强劲。开播当天,32家品牌宣布合作,覆盖了“吃、喝、玩、乐、用、行、游”七大类。在传统观念中,爆剧的商业化往往与剧集的热度直接挂钩。然而,《长安的荔枝》虽然并未达到“爆剧热度线”,但广告商并没有因此放缓步伐,反而持续加码。例如,同程和王老吉相继宣布合作,剧集播出后,益达、康师傅、百事等五个品牌也进入了“商战”,广告时长稳步攀升,最终达到3112秒,暂居2025年长剧广告时长的第二位。
这也表明,品牌方在做决策时,并不单纯依赖数据指标,而是更多从剧集的整体影响力、潜在观众群体的喜好等多维度来做出商业决策。
### 商业化探索的新前景
《长安的荔枝》的商业化手法,正成为当下长剧行业的先锋之一。它打破了过去的联名惯例,不仅在“时令性”上做了巧妙布局,还在IP联名和魔性广告植入上进行了大胆创新。
回顾过去,很多剧集与品牌联名大多停留在包装层面,缺乏深度结合。而《长安的荔枝》在短短两周内就完成了剧集与品牌的高效对接,成为了商业化的创新范本。魔性广告的崛起,也让观众对品牌的印象更加深刻,广告的转化率大大提高。
总的来说,《长安的荔枝》不仅是一次长剧商业化的新尝试实盘配资公司,也在探索中为未来的长剧商业化开辟了新天地。这部剧的成功,意味着长剧市场的商业化路径正在走向成熟,新的创意和营销手段将会成为未来的标准。
发布于:山东省